余华的《活着》是一部描写一个人命运多舛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中国农村的富农家庭,在各种风云变幻下的兴盛与衰落,一个老百姓的寻求生命的意义和尊严的历程。小说以其深切的人性关怀,刻画出一个充满血泪的大时代,使得读者在阅读中不由得思考:人的生命价值究竟在哪里?他的财富,地位,家庭,或者健康,忠诚,友情?
《活着》讲述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后从一个富家少爷沦落为穷苦农民的福贵的故事。福贵的一生受尽了命运的坎坷,其中包括失去整个家庭,经历种种磨难,但他一直勇往直前并尽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尽管政治变革、思想影响、经济失灵等外部因素决定着福贵一家的命运,但那些令人难以忍受的白天黑夜,是他一步步走向自由的过程,是他的挫败和胜利的过程,是他的重生的过程。
福贵的人生的兴盛和衰落正是全中国各省市乡镇的缩影;一家人的苦难与胜利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个普通的中国老百姓的国家苦难和民族命运在其中百废待兴的因素。在这样一个充满伤痛的年代,福贵因为他的良心和善意传递了一种美好的情感,那就是生命价值得充分肯定、人类尊严的实现必须以主人公自我意识、主动行为开展,同时基于自然、友爱、平等、互惠的生命原则上。但福贵更多的是为了生存,他呼唤的不是生命的意义,而是这个年代的可怕、人性的扭曲和底层弱者遭遇的残酷。在福贵的身上,读者看到的是一个人的坚强和自尊,以及他对愉快和美好的渴望。这个渴望,也许正是所有哀叹身世的中国人寻求安慰的钥匙。
《活着》不仅仅是福贵的故事,也是一份让所有中国人在人生低谷时候振奋精神,让读者理解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杰作。福贵的人生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的真正理解和感受,读者通过感受福贵的经历,不禁思考一个人的生命真正意义在哪里。福贵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始终未放弃对生命的信仰和追求,在衰落的深处,他依然有着坚定不移的信仰和勇气。读到这里,我们或许应该停下来思考自己?人究竟是该追求权利和金钱,还是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幸福愉快而去追求一种真实的自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