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品之一,从多个不同的视角出发,揭示了恶的本源和人性的复杂性。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对社会与人性的思考。
在小说中,主持经济生活的商人、受贫民所托,知晓事件真相的高僧和警官,以及疑似犯罪的出租车夫和妻子乃至流浪汉等等,共同见证了三位主角:男人、女人和死者的故事,各用不同的语言、观点和方式来叙述同一事件,呈现出一幅错综复杂的人性画卷。
在这些视角中,尤以自我接纳与探寻居多。警官、高僧与商人,这几个看似优越的身份,却犹豫不决,追求自身价值的探究。警官深陷管理的束缚,心生迷茫,深夜独自酒醉,悲叹道:“所有事情都像这雨水一般,全部冲走了而无残留。”被坑骗的商人对于被诬陷的男人充满同情,同时也对于人性的丑陋倦怠不堪。而高僧对于经验充满沉思和探索,对于相对信仰的质疑忧心忡忡,道出了自己的感受:“到底人活在世上的意义是什么呢?”
而那些从未受过教育,社会底层的犯罪人和女人却更直接地面对着自己的贡献和生计,显现出了一种不同的自我接纳与探索。出租车夫和女人的裸露心结深入人心,两个平凡人在生活的残酷中试图获得些什么。对于自己的丈夫,女人展现出了所有权力和恐惧的程序,绝望的出租车夫通过舍弃来寻找自己的尊严,而最终死者透露的缘由,亦是人自我接纳的一部分。强制将其他人视为敌人,也只是因为自己的软弱。
如果说芥川龙之介在《罗生门》中质疑命题的共性,则细节处构建出的台词、场景,以及人物之间的对话则又化作人性问题的实际体验。本篇小说将人性从物理层面拉扯开来,从西方哲学的物质唯物主义到东方的宗教文化信仰等等,深入到其中的需求和感受之中。《罗生门》见证了一个让人无法拒绝,却充满了矛盾和伦理困境的现实社会,筛掉了各个个体的身份特征,仅剩下一颗颗充满疑惑和猜测的内心。
通过笔墨得到的采访夹杂着自我陈述与抱怨,糟糕的人性被耳目一新般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这里,人不仅是个体,也是一种意象,芥川龙之介从日本上至世界至人性的考量中,深刻揭露了一种复杂的,带有多重内涵的,压抑却不失亮眼的人性面貌。无论是那些优越之士还是贫民平民,无论是疑似罪犯还是死者,芥川龙之介都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幅让人深思的人性画卷。在这样的掌握下,人类终将获得一个跨越巨大的认知层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