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科利尼是美国著名的文化评论家,他曾经发表过一篇极富争议性的文章《大学,有什么用?》。这篇文章质疑了大学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科利尼认为,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的追求已经变得疯狂和盲目,人们忽略了教育本身的价值,只追求学位和名誉。他认为大学教育应该回归到传统的人文精神,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和作用。
科利尼在文章中说:“大学,有什么用?”这似乎是一个很傻的问题,但实际上它也是一个很真实的问题。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的需求和期望越来越高,但人们对大学教育的真实意义和价值却了解得越来越少。很多人把大学教育看做是一种必要的工具,用来获取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而忽略了教育其本身的意义。
科利尼认为,大学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够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大学应该是一个自由的学术社区,一个追求真理和知识的场所。大学应该教导人们不仅如何获得知识和信息,还要教导人们如何思考、如何理解、如何判断和如何批判。大学应该是一个推动文化、哲学和艺术发展的中心,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应该在大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大学教育要承担的责任就是为社会提供思想的领导。
然而,现实中大学教育却很难满足这些高深的需求。大学的课程和教学方式往往过于功利化,更多关注学科的专业性和人才的培养,而忽略了人的普遍性和多元化。尤其是在商业化的大学体系下,大学教育更多地被当做是一个产业,它的目的就是生产学位和高薪工作的机会。如此一来,大学教育的人文理念很难实现,整个教育体系也难以维持它应有的高度和深度。
科利尼认为大学教育需要进行重大的改革,让它更符合社会的需求和期望。这个改革的具体方式应该是,要把大学教育还给学者,让教师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好的条件来进行研究和探索;要鼓励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还学习思考、沟通和协作的能力;要重视人文学科的重要性,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理解社会,培养人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
综上所述,斯蒂芬·科利尼的文章《大学,有什么用?》是对大学教育价值和作用的深刻反思和质疑。这篇文章提出了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拔出了大学教育目前存在的很多问题,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思考经验。当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但我们不能忽略大学教育本身的价值,只有打造一个更符合现实需要的大学教育体系,才能让大学教育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