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溥作品《田野节日》是一部高度代表中国边疆生活状况的小说。小说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作为背景,通过对生活在当地土地上的人物的生活描写,展开了一幅湍急激荡而又凄美动人的生命画卷。
小说开始于节庆期间。一个围着小火炉念念叨叨的母亲,一对感情重归于好的夫妻,一个目光沉静的老者……在《田野节日》里,人物的命运纷繁交错,生与死、爱与恨、责任与道德等问题纠缠不清。他们的生活或富足或贫困,或清新或沉闷,或潜在着深切的人际纠葛或深切的情感渴求。而这些复杂的人性和命运的环绕,深刻准确地反映出了当时边疆人民的生活状态。
小说中,民俗是小说的核心元素,不仅代表了乡土文化的特色,更折射出了封建家庭及族群间的关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女性在当时封建家庭与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处境。小说中塞果(主人公)的妻子回到丈夫的家中,却不被这个男人的家庭所接纳。而这,完全是因为阿富汗族的她与汉族的他背景不同引起的。她尝试适应家庭的生活,展示她的善良与勤勉,但仍被她丈夫的亲戚们视为异类,她的丈夫也在内心与自己的家族犹豫纷争。在众多家族的情感纠葛之中,女性的地位居然仍然显得那么脆弱不堪。但塞果的妻子并没有因此妥协,她揭开了独自托起这个家的痛苦和苦涩。
描写的不仅是女性在封建家庭中的境遇,还反映出了边疆民间文化的意识形态和现实遭遇。在小说中,人们热衷于传统的故事和神话,也依然在日常生活中保留和秉承着这种文化。这种文化在民俗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安排花轿和男女儿童在节日游玩中绣衣戏水、表演赛龙舟等民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当地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更是她们的价值观念与思想情感的延续。尤其值得提到的是,小说中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比的描写也非常到位。通过描写小说人物所生活的现实世界,小说清晰地勾勒出了当时边疆的现实生存状况,与此相对的是,那些唱响陶笛、放言不羁的庙壇不动声色,让这种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更加深入人心,而现实生存环境的变迁也使得这种文化及其价值更加彰显。
然而,小说中仍然让人感到愁绪难舒,因为小说中涉及的那种深奥的感情运转,需要读者去细细体会。从塞果对妻子的情感依赖和她手中的脉脉温情中,我们可以看到张溥对人性的重视和对真挚情感的奖赏。这种情感的细腻和真切,不仅需要良好的写作功力,更需要作家对生活的深入体验。小说所描绘的并不是我的世界,但是当我读到其中那些真实、细致和动人的情感时,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之中,那个不同于现代城市,阳光明媚而又古老神秘的世界,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小说以生动的描述和情感揭示,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边疆的民风和现实状况,同时也呈现了作家的写作风格和生命轨迹。《田野节日》走的是一条难得的文学路线,更是一道别样的民俗研究。它以对生活的深入描绘和对人性的感悟,将当时边疆的生存状态与内心理想相结合,带给读者一种难以言传的文学情感和眼前亮丽的民俗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