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名著网 名著解读 复活中托氏思想与中国哲人思想的比较分析:浅析复活灵魂深处的追寻与拷问

复活中托氏思想与中国哲人思想的比较分析:浅析复活灵魂深处的追寻与拷问

《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涅克拉索夫从堕落到悔改、追求灵魂解脱的故事。而托氏的思想也深深地贯穿在小说当中,本文将从中探究托氏思想与中国哲人思想的比较分析,探索灵魂深处的追寻与拷问。

u=3922090468,3215868778&fm=224&app=112&f=JPEG.jpg

一、追求内心真实性

托氏追求内心真实性的思想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表现。主人公涅克拉索夫为受到社会风俗与道德伦理的束缚,失去了自我认知与内心真实性,而他的救赎正是通过调适自我内心对于真实观念的重新认识。小说中的人物,无一例外都是在探究内心深处的真实,通过求解自己内心的真实性,才能找到问题的解答。在这个问题中,托氏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中国哲学中孟子也说过:“心之所愿,形之所追”,认为“益其所好”才能得以发挥个人的潜能,在“自主、真实、完整”之中实现人生价值。由此看来,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思想理论存在相通之处。

2023-07-21_15-14-50.jpg

二、重视人性善恶

在小说中,托氏不断探究着人性的善恶性,人无论做出怎样的罪孽,也都是有救赎、有改变的可能。小说中,主人公涅克拉索夫从堕落到真正意义上的反省,获得真正的改变与真正的救赎。而中国哲学中,孔子、“性善论”主张人性本善,但同时也既认为人性具备恶的一面,与托氏思想相似,都在探究人性善恶的困境中。通过书中的角色,除了让人们看到人性复杂的一面,也让人们看到刻意追求自身救赎的决心与努力,更重要的是,小说中的每个角色都在不断尝试以人为本的光明道路。

u=3974612165,4048512680&fm=224&app=112&f=JPEG.jpg

三、强调忏悔与自我拷问

在小说的叙事中,托氏特别强调忏悔与自我拷问这两个环节。涅克拉索夫在履行公义与救济赔偿等义务后,才得以探究内心情感与悔改的觉悟,这正是因为他经过了自己深度的自我审视以及思考过程。而此时,他的心境得到了完全的清洁,拥有了解脱的希望。在现实生活中,托氏思想与中国哲人思想都呼吁人们能够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拷问,正视眼前的内心真实,使得思想与行为实践之间的悬空得以取得,尽管这种终极的现实还有着由中西之间思想与文化之间的分别所存在的矛盾。

综上所述,托氏思想与中国哲人思想,无论是在追求内心真实性,还是重视人性善恶,强调忏悔与自我拷问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与共同点。无论是在人内心的罪恶感受上,还是在灵魂的拯救问题中,都蕴含着深入人心的思想。人们的精神世界依赖于不懈的探寻,依赖于展现真正的情感,依托于心灵的拯救,依托于对于正义与道德的高度关注。RuntimeObject

返回顶部